內容來源:寶安日報 編輯:吳霞丹 校審:靳峰 陳圓圓 林秋穎
近日,《深圳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方案(2024—2035年)》(以下簡稱“方案”)正式印發。深圳將持續完善對外軌道復合樞紐體系響應“一核多心網絡化”城市空間布局,進一步完善市域“五主五輔”對外軌道樞紐體系,提升灣區核心直連直通效率。作為廣深聯通走廊的重要節點之一,光明交通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。
打造高水平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
依據方案
深圳到2035年將高水平建成
便捷順暢、經濟高效、綠色集約
智能先進、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
全面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
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
全面形成“12312”出行交通圈
和“123”快貨物流圈
實現“10—30—60”的快速交通服務目標
綜合交通發展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
“12312”出行交通圈:
“12312”出行交通圈指與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、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2小時通達,與東南亞主要城市3小時通達,與全球主要城市12小時通達。
“123”快貨物流圈:
“123”快貨物流圈,意味著國內1天送達,周邊國家主要城市2天送達,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。“10-30-60”的快速交通服務目標,即10分鐘接入高快速路網、30分鐘可達高鐵樞紐、60分鐘可達機場樞紐。
立足拓展國內大循環經濟縱深
深圳將強化鐵路
在深圳陸路對外通道中的核心功能
● 加快廣深第二高鐵規劃建設,推進深河高鐵、深南高鐵前期研究。
● 打造東部沿海、京九、京港澳、成渝、西部沿海、深圳至香港等六大鐵路走廊,進一步提升輻射能級、拓展經濟腹地。
● 超前謀劃時速600—10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網絡在深圳地區的合理布局。
● 力爭到2035年,六大鐵路復合走廊全面成型,國家鐵路運營里程達到340公里以上,實現至京津冀、長三角、成渝城市群核心城市6小時全面可達,4小時通達范圍覆蓋泛珠三角地級市比例達到55%。
方案指出
深圳將持續完善對外軌道
復合樞紐體系響應
“一核多心網絡化”城市空間布局
進一步完善市域“五主五輔”對外軌道樞紐體系
力爭到2035年
全市實現高鐵出行“多點始發、就近乘車”
全市域30分鐘可達高鐵樞紐
中長途鐵路旅客年發送量超過9000萬人次
據悉,主樞紐為全市對外門戶,承擔長途列車始發終到或直通、區域城際列車始發終到功能,輔樞紐為片區中心節點,承擔長途列車經停或通過、區域城際列車始發終到、經停或通過功能。“五主五輔”中,深圳北站作為主樞紐之一,主要辦理廣深港高鐵動車始發終到,部分贛深、深江、廈深鐵路動車始發終到作業,以及廣深第二高鐵-深江鐵路、廈深-廣深港高鐵動車通過作業。光明城站輔助深圳北站辦理廣深港高鐵、贛深高鐵動車通過作業,以及廣深鐵路-贛深高鐵城際動車通過作業。
提升灣區核心直連直通效率
多項規劃利好光明
方案指出
深圳將建設多點直連的城際鐵路網
契合粵港澳大灣區“極點帶動、軸帶支撐”
網絡化空間格局和深圳都市圈
“中心引領、軸帶放射、圈層聯動”發展布局
加快城際鐵路網建設
提升灣區核心直連直通效率
強化都市圈各圈層的軌道多元出行服務覆蓋
到2035年實現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核心區
深圳都市圈重點片區1小時通達
在“建設融合高效的城際鐵路網”部分
涉及到光明區的內容包括:
構建聯通廣州都市圈的廣深聯通走廊,加快廣深中軸城際、深莞增城際建設,強化廣州知識城、松山湖、濱海灣新區、光明科學城、前海合作區、福田中心區等多點直達聯系,支撐廣深雙城聯動和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建設;
構建聯通區域外圍的大灣區、都市圈橫向協同走廊,加快中南虎-塘龍城際線規劃建設,實現東莞港、東莞中心、常平、仲愷、惠城以及南沙、濱海灣、松山湖、光明科學城、塘廈、龍崗、坪山、大鵬等組團互聯互通,支撐都市圈核心區及影響范圍不斷拓展。
深圳將完善均衡覆蓋的市域骨干網重點完善外圍片區快速路網結構,構建更加均衡的“八橫十三縱”市域高快速路網布局,實現全市域范圍內10分鐘上高快速路。
其中,“推進廣深高速、龍大高速等改造,補強西部走廊通行能力”“進一步支撐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,加強深莞惠邊界道路對接”“推動光明科學城至松山湖科學城通道等規劃建設,構建更加暢達的跨市路網體系”等規劃都將有力推進光明區交通水平提升。
高速公路方面
深圳將完善功能協調的高快速路網
完善“九橫十二縱”網絡布局
進一步加強對區域多元化客貨運需求的服務功能
全面實現深圳都市圈2小時
粵港澳大灣區3小時全域通達
提升運輸配套服務水平
方案提到的“規劃預留深圳外環高速西延至廣州南沙等跨江通道,促進珠江東西兩岸資源要素便捷流通,強化深圳與粵西、廣西等地的聯系”“推動廣深高速(G4京港澳高速廣州至深圳段)改擴建,強化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交通體系”“推進廣深高速、龍大高速等改造,補強西部走廊通行能力,進一步支撐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”“加強深莞惠邊界道路對接,推動鹽龍大道北延、光明科學城至松山湖科學城通道等規劃建設,構建更加暢達的跨市路網體系”等多項規劃都將大大強化光明與周邊地區的聯系,為光明區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。
深圳還將強化深港陸路交通骨干功能
推動北環線支線引入皇崗口岸規劃建設
強化光明、西麗、福田、河套、新田
香港科學園、九龍、港島等多點直達聯系
重點支撐深港跨界通勤
科技創新要素流動與城市生活服務